一、整体观
面对或研究一个对象时,要把它做为一个整体,不能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把人体从里到外所有的结构联络在一块,形成了五大系统,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这些结构主要包括五脏、五腑、五体、五官、五志、五华等几部分。
五脏中又以心为主宰,五大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位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心的主要的领导,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还会影响到心。如,眼睛红肿涩痛,肝开窍于目,所以是肝的外在表现,一般是肝火的问题。
人体中任何局部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与整体关系密切,所有的组织活动又都是为整体服务的。
在诊查疾病时的运用:
(1)强调整体观,诊查时将病人看做一个整体,不能只看到局部病变
(2)见微知著,要善于通过微小的变化,诊查到疾病的根本,眼睛的病变,检查是不是肝的问题,肝与肺,肝与肾,肝与脾之间都有关系。
(3)以象测脏,外部的任何表现,一定反映的是内脏的病变,心开窍于舌,舌尖上的溃疡反映的是心的问题,要从心而治,如,鼻子子里长肿块,肺开窍于鼻,解决了肺的问题,外在的表现自然也就解决了;
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找到病因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思维。头痛不一定是头的问题,有可能是肝、肾、脾的问题;脚痛也不一定就是脚趾头的问题,有可能是肾、脾的问题。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是自然界当中的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自然界的属性;要时刻把人放到自然界中去联系,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生理、病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比如人体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会随着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变化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不同的地理位置,由于阴阳二气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种和肤色。养生学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人与自然界统一的体现。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应顺从自然界的变化,如,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蒿,划龙舟,冬至吃饺子。民俗的形成,是人主动适应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变化的结果。北方人先吃饭后喝汤,而南方人是先喝汤后吃饭就是如此。
在诊查疾病时的运用:疾病要三因制宜
根据不同人的年龄、生活习惯等,制定不同的诊治方案称为,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的时节特点,与病情相结合,考虑不同的诊治方案称为,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病情相结合,考虑不同的诊治方案称为,因地制宜。
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人出生时只是生物体的人,当人能够主动适应自然界的时候,才能成为真正自然界的人。
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造就个人的心身功能与体质的差异。一般而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心身健康;而动荡的社会环境、纠结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焦虑,从而影响心身功能,危害心身健康。
二、辨证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用了同一种方法去治
不同类型的疾病,因其发展过程中的病机相同,即所表现的证候相同,就可采用相同的治方法。
如,头痛如锯,活血化瘀止痛;冠心病,疼得严重,活血化瘀止痛;痛经,血色黑、有血块、拧着痛,活血化瘀止痛。
分析临证资料,头疼,冠心病,痛经都有刺痛感,都可辨证为瘀血阻滞证。既然病因是一样的,只有去掉瘀血疾病才能好,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治方法。
2、同病异治:同一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表现的证候不同故治方法不同。如,感冒:
发热、恶寒、头痛.浑身酸困不舒服——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发烧、伴嗓子疼咳黄痰、流黄稠鼻涕——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夏天贪凉一浑身酸困腹泻、恶心、不想吃饭——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
3、三辨论治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都是基于辨证的相同还是不同,中医不仅辨证论治,还要辨因和辨病论治,即三辨论治。教材为辨证、辨症、辨病;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病位、性质等。证,具有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差异性,不同人,同病不同证;时相性,同病,不同阶段的证不同;空间性,与不同地域的气候有关;动态性,疾病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证的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才能进行正确判断。
症,即症状、表现。是病人主观的不适和医生诊查而获取的体征,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嗓子疼,咳嗽有痰,打喷嚏,还流鼻涕……患者叙述的这些就是症。医生查体发现患者喉咙红肿,舌红苔微黄等,这些是体征,也属于症。
病,即疾病。在某个固有原因的作用下,有,固有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趋向,就形成了疾病。所以,病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失调,阴阳失和,脏腑经络结构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异常生命过程。
疾病就像是一条射线,症状是射线上的一个个点,证是射线上的一个一个线段。症是辨病和辨证的主要依据,是病和证的表象。证是疾病的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依据当前的症状概括而来,同一个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病是疾病整个过程的根本矛盾,病的全过程可形成不同的证。
辨证论治,可分为辨证,论治这两个阶段。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如,患者告诉医生说:我发热了,还有点怕冷,鼻子不通气,流鼻涕,嗓子疼。医生通过问诊,得知患者流黄涕,还伴有咳痰黄稠。通过望诊,患者咽喉红肿,舌红,苔微黄。通过切诊,患者脉浮数。由此,医生依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该患者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风热感冒。到这里,我们完成了辨证的过程。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如,上面提到的患者辨证为风热感冒,那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个证来治,采用辛凉解表法,选用辛凉解表剂。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也是和其它的医学理论体系不一样的地方。
中域教育在线客服罗老师
添加微信,开启视频聊天,可以让您直观的对我们中域教育的服务做了解。
添加微信,您可以随时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课程服务信息。
添加微信,您遇到疑问,可以有个人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删除好友。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中域教育助您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