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办法不是补,而是升阳!90%的人都做错了
春天一定不能“补脾”!
很多养生的朋友,一年四季都在补脾,尤其是春天,想凭借着春生之火,壮一壮脾气。
殊不知,这一补,反而坏事儿了,脾越来越虚,寒湿也留存在体内,以为自己是在养生,实则是在养病。

《黄帝内经》中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胃如同中焦的"能量泵":脾阳负责将水谷精微上输五脏六腑,胃气负责推动消化后的浊物下行排出。若阳气不足,就像机器失去动力,补品反而会成为会成为负担。出现如下: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消化功能大打折扣,即使吃很少也会腹胀难受(我之前就是)。
湿气困脾:阳气弱,湿气就重,舌苔厚重腻滑,四肢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补而不化:进补一堆厚重滋腻的东西,增加脾胃负担,上火,越补越虚弱。
可见,脾胃虚,升阳是关键!阳气足,脾胃自然强。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升阳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5招春季升阳之法,温驯你的脾胃,让你一年都活力满满!
一、食养——山药红枣小米粥
给脾胃“盖上一层小棉被”

食材:铁棍山药100克、去核红枣5颗、小米50克、枸杞10克、生姜2片。
做法:山药切段,红枣去核,与小米、生姜同煮至软烂,关火前加入枸杞。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修复脾胃虚弱。
红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调和营卫,改善气血不足。
小米:甘咸微凉,归脾、胃、肾经,和中健脾,滋阴安神,缓解消化不良。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温中散寒,驱除体内寒湿。
适合人群
注意

食材:韭菜100克、鲜虾仁50克、鸡蛋2个、生姜丝5克。
做法:虾仁用米酒腌制去腥,热油爆香姜丝,先炒虾仁,后加韭菜与蛋液翻炒。
韭菜:辛温,归肝、肾经,温阳散瘀,疏调肝气,促进气血运行。
虾仁:甘咸温,归肝、肾经,补肾壮阳,强健筋骨,改善阳虚畏寒。
鸡蛋:甘平,归心、脾经,滋阴润燥,补益中焦,调和诸食材之性。
生姜:辛温发散,助韭菜升阳,兼化虾肉之寒湿。
适合人群
注意事项

食材:三年陈皮5克、炒薏米30克、茯苓10克、猪瘦肉200克、生姜3片。
做法:瘦肉焯水后与食材同炖1小时,加盐调味。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化解中焦郁滞。
炒薏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健脾渗湿,炒制后缓和寒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兼补脾虚。
瘦肉:甘咸平,归脾、胃经,滋阴润燥,补充优质蛋白。
适合人群
痰湿内盛者:头身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者。

艾灸足三里+中脘穴

方法:取艾条悬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中脘穴(肚脐上4寸),每穴10-15分钟,每周2-3次。
作用:足三里是健脾要穴,中脘穴调理脾胃气机,艾灸可温阳散寒,增强消化功能。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