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先养心!赶走心火湿气,睡得香吃得好,只需在家常喝这碗粥
*近楼下的张阿姨见人就叹气:"才刚刚立夏,我这毛病就全冒出来了!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跟揣了团火似的,早上起来嘴里长溃疡,吃啥都没胃口,双腿像绑了沙袋似的沉。"
其实不止张阿姨,*近好多人都诉苦:失眠、烦躁、没食欲、浑身乏力…… 这些初夏常见病,老祖宗早就在中医里给咱们划好了重点 —— 养心护脾,祛湿清火。
初夏身体为啥爱“闹脾气”

中医带你找根源
您可以回忆一下,这初夏的天是不是特别"善变"?
白天太阳火辣辣,傍晚突然一场暴雨,空气又潮又闷,就像个大蒸笼。
在这种环境里,身体*容易被两股 "坏势力" 盯上:
*股:心火过旺
中医说"心主夏",夏天是心气*活跃的时候,就像发动机马力全开。
可现代人熬夜加班、压力大、爱喝冰饮吃烧烤,心火一亢盛,首先就会 "烧" 到心神。
心火顺着经络往上跑,舌尖就会发红、长溃疡,嘴里苦得像含了片黄连。
往下还会影响小肠,出现小便又黄又少、排尿时火辣辣的感觉。
就像《黄帝内经》里讲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火一乱,全身都跟着不得安宁。
第二股:湿气缠身
初夏雨水多,空气中的湿气重,咱们的脾胃*怕这个。
脾就像家里的抽水机,专门负责把身体里的水湿运出去。可湿气太重,抽水机就像陷进了泥坑,转不动了。
更麻烦的是,湿气还会和心火"狼狈为奸":湿生热,热蒸湿,让人整天昏昏沉沉,没精打采,时间长了还可能长出湿疹、患上关节炎,甚至埋下高血压、高血脂的隐患。
所以初夏养生,就得像对付两个捣乱的熊孩子 —— 一边安抚心火,一边赶走湿气。
说了这么多,大家*关心的还是怎么调理。
吃药太苦?艾灸太麻烦?别担心,咱们老祖宗留下的食疗方简单又管用。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道全家都能喝的清心健脾粥,专门对付初夏的心火和湿气。
莲子茯苓山药粥

把心火湿气喝下去

食材准备:
莲子20 克:带芯莲子清心火效果更好,怕苦的话可以去芯
茯苓30克:选云南产的白茯苓,健脾祛湿一把手
山药50克:新鲜山药健脾补虚,干山药片也可以,提前泡发
薏米30克:记得炒一下!生薏米性寒伤脾胃,炒薏米性平更温和
小米100克:养胃又安神,比大米更适合夏天
冰糖适量:血糖高的人可以不放,加几片红枣调味也不错
做法步骤:
莲子、茯苓提前用温水泡1 小时,薏米炒到微微发黄,山药去皮切小块。
锅里加水1500 毫升,放入小米、莲子、茯苓、薏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期间记得搅拌几次,防止粘锅。
加入山药块,继续煮20 分钟,直到山药煮软、粥体浓稠。
*加冰糖融化即可,热喝温喝都合适,夏天放凉了喝也没问题,但别冰着喝哦。
中医解析:这粥里每样都是宝
莲子:芯能清心火,肉能补心脾。
《本草纲目》说它"交心肾,厚肠胃",特别适合心火旺失眠的人,晚上喝一碗,心里的烦躁就像被泼了盆凉水,慢慢就平静下来了。
茯苓:号称"祛湿高手",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去,同时还能健脾。古代名医张仲景的药方里,十有八九都有茯苓,就知道它多厉害了。
山药:补脾胃不燥热,就像给脾胃穿上一层保护衣,特别适合夏天没胃口、消化不良的人。《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
炒薏米:和茯苓搭配,祛湿效果翻倍,还不会伤脾胃,特别适合咱们普通人日常调理。
小米:养胃安神,很多老中医都推荐失眠的人喝小米粥,因为它含有色氨酸,能帮助放松神经。
这一道汤特别适合有以下问题的人群饮用:
晚上失眠多梦、白天心烦气躁、舌尖发红的人(心火旺盛型)
吃饭没胃口、肚子胀、大便黏、舌苔厚腻的人(脾虚湿盛型)
经常熬夜、加班,感觉心慌气短、浑身乏力的上班族(心脾两虚型)
喝的时候要注意:
体质特别虚寒、平时大便稀溏的人,去掉莲子芯,加5片生姜一起煮
正在感冒发烧、喉咙痛、痰多的人,先停一停,等病好了再喝
孕妇喝之前咨询一下医生,去掉薏米,换成芡实更安全
初夏养生说难不难,关键是要顺着节气的变化来。
咱们老百姓不需要懂太多高深的中医理论,记住"养心别上火,健脾别生湿" 这10个字就行。
每天一碗莲子茯苓山药粥,搭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慢你就会发现:晚上睡得香了,早上起来精神足了,吃饭也有胃口了,浑身轻松没负担。
当然了,如果您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连续一周失眠、心慌得厉害,或者拉肚子、发烧,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看,咱们食疗养生是日常保养,关键时刻还得听医生的。
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度过这个夏天,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 全文完 •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