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31532295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动态 > 知识分享

湿气是“百病之源”!养好脾胃,改善4月前后湿气重,仅需这道汤

日期:2025-04-12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4月,都是全国各地*容易湿气入体的时节。

南方回南天雾气弥漫,北方冰雪消融后地气上涌,人体内外湿气交织。

特别容易引发头重如裹、四肢酸沉、舌苔厚腻等典型症状‌。

图片

中医认为,湿气是“百病之源”,尤其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压制脾脏,导致脾虚湿困,形成“湿胖子”体质——明明吃得少却虚胖松垮,大便黏腻粘马桶,脸上还冒油长痘‌。

现代人脾胃被湿气困住,就像陷进沼泽的汽车,越挣扎陷得越深。

图片

春季祛湿需“攻守兼备”,既要利湿排浊,更要健脾固本‌

脾胃是身体的“除湿机”

图片

《黄帝内经》"湿胜则濡泻",脾胃如同人体烘干机,负责运化水湿。但清明后阴雨连绵+饮食不节,让这台机器超负荷

年轻人:冰奶茶配炸鸡,脾胃加班处理"湿垃圾"  

中年人:应酬喝酒浇愁,酒精湿热伤脾阳  

老年人:贪食糯米青团,滋腻碍胃生痰湿  

图片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指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湿气作祟时,身体会发出警报:

- 舌苔厚腻如发霉豆腐  

- 大便黏马桶冲三次冲不净  

- 头重脚轻像顶湿棉被  

- 食欲不振见饭就饱  

湿气重的时候,舌苔厚得都刮出泥!

后台一位粉丝私信我们,我们根据他的体质推荐用四神汤调理半月。

今天收到了他的好消息:体重减了8斤,口臭也消失了。

这说明祛湿关键在健脾,而非盲目利尿

今天小编将一道适合大多数体质养身粥推荐给大家,这道粥是由古方四神汤改良而来——

茯苓芡实莲子粥

图片

调理脾胃,“烘干”身体湿气

图片

- 茯苓20克:祛湿不伤正的"吸水海绵"  

- 芡实15克:健脾止泻的"水中人参"  

- 莲子30克:养心安神的"脾之果"  

- 山药半根:修复黏膜的"天然创可贴"  

- 炒薏米50克:利湿消肿的"排水工"  

做法:

1. 茯苓掰小块,莲子去芯,薏米炒至微黄  

2. 山药削皮切丁(戴手套防痒)  

3. 所有材料加1000ml清水浸泡1小时  

4. 大火煮沸转小火熬1小时至米油浓厚  

图片

这碗粥的智慧在于"标本兼治"

茯苓芡实祛湿治标,山药莲子健脾固本,炒薏米增强排水力。每天早餐喝一碗,坚持三周,你会发现:

✅ 晨起口黏消失,舌苔变薄  

✅ 小腹松软,体重自然下降  

✅ 大便成型不粘马桶  

✅ 午后困倦感减轻  

祛湿健脾“三要三不要”

图片

要做到:

1. 巳时(9-11点)脾经当令,喝杯陈皮生姜茶  

2. 饭后靠墙站10分钟,促消化防脂肪堆积  

3. 睡前顺时针揉腹100圈,助胃肠蠕动  

图片

不要做:

1. 光脚踩地板(寒从脚入伤脾阳)  

2. 洗澡后湿发睡觉(湿邪入络)  

3. 把水果当饭吃(多数水果寒湿)  

*,给大家推荐几道餐桌上的"祛湿四宝"

1. 醋泡姜:晨起3片,唤醒脾胃阳气  

2. 冬瓜薏米汤:利尿不伤阴的时令汤  

3. 烤馒头片:焦香入脾,吸附肠道湿浊  

4. 花椒炖梨:温中散寒兼润燥(寒湿咳嗽适用)  

图片

《老老恒言》说:"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更当调理。"

祛湿不是狂喝红豆薏米水,而要像晾晒受潮的粮食——

先停水(忌生冷)、后烘干(健脾胃)、勤翻动(多运动)。

记住:好脾胃是养出来的,这个春天从一碗祛湿粥开始,让身体找回干爽轻盈!

•  全文完  

注:内容仅供参考,所涉及的食疗方子仅做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指引哦。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存在个人差异,身体不适还是要及时线下就医。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微信,进学习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