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方子,今天怎么用?——徐荣鹏博士聊“千古验方”的现代思路
天气一变就鼻塞咳嗽?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腰背时不时酸痛?这些不大不小、却反复出现的健康问题,困扰着不少人。面对这些情况,中医典籍里记载的那些经典老方子(常称“千古验方”),现在的中医大夫是怎么用的?有什么讲究?中域教育将举办一场“千古验方实战应用*班学术交流会”,邀请天天在门诊看病的徐荣鹏博士,来聊聊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老方子的经验和思考。
这个交流会,重点不是让大家背药方,也不是保证能治什么病。徐荣鹏博士想分享的是:他在给现代人看病时,怎么把像麻黄汤(常用于风寒感冒、喘)、银翘散(常用于风热感冒、嗓子疼)、桑菊饮(常用于咳嗽、微热)、定喘汤(平喘)、九味羌活汤(常用于风寒湿感冒、身痛)这些经典老方子,拿来灵活应用的。
关键点在于“变通”:
人不同了: 现代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和古人不一样,同样的方子,药的分量、搭配(配伍)要不要调?怎么调?
情况复杂: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或者在不同阶段(比如刚得和拖久了),方子怎么跟着变?
中医怎么想: 徐博士会结合他看过的真实例子(保护隐私),讲讲遇到具体健康问题时,他是怎么一步步分析、判断(中医叫“理法”),然后决定选哪个方子、怎么调整(“方药”)。这个思考的过程和逻辑,才是*有价值的部分。
会提到哪些常见的健康困扰?
交流中,徐博士会概略性地聊聊他用这些思路应对过的一些现代人常遇到的问题:
呼吸相关: 老咳嗽、喘、鼻炎总犯,或者像新冠后感觉没完全好利索。
睡眠、心神相关: 晚上睡不好、容易心慌。
身上疼: 脖子肩膀僵、腰背酸、关节不舒服。
女性更年期不适、痛经,以及部分男性健康问题。
孩子不爱吃饭、胃口差、消化不好。
脸上长痘、身上起风疙瘩(荨麻疹)。
重点不是列药方清单,而是理解背后的“中医思路”:遇到这些情况,一个经验丰富的中医是怎么想、怎么选的。
徐荣鹏博士是这次的主讲老师。他是个实打实的临床中医,天天在门诊给人看病,处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也带学生,教他们怎么看病。在湖北疫情期间,他还作为“抗疫专家库”的成员参与过相关工作,处理复杂情况的经验更丰富。
在专业研究上,他也做了不少实在的工作:
主编了《中成药使用手册》系列: 这套书讲妇科、儿科、内科和常见病怎么合理用中成药,很多医生药师觉得实用。
参编了专业书籍: 像《本草纲目廉验效方精编》、《中医膏方大全》,对传统方子有深入研究。
写了《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这本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把古代医案用现代人能懂的话讲清楚。
所以,他来讲“千古验方”的现代应用,结合的是他大量看病的实际经验和研究,讲的东西比较实在,有参考价值。
这个活动主要面向这些朋友:
干中医这行或学中医的(大夫、学生等): 想听听有经验的前辈怎么灵活运用古方来看现在的病,提升自己看病开方的思路。
做健康相关工作的(药师、健康顾问、理疗师等): 想了解中医方剂这块的知识,看看在整体健康管理里中医能怎么配合。
对中医养生调理感兴趣的朋友: 可能自己或家人正被上面提到的某些小毛病困扰,想了解下中医经典方剂大概是怎么个思路,能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有个数。
重要提示: 这个会主要是交流知识和思路,不是看病开方,也不能替代医生的具体诊断和调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交流会的内容:
提供资料: 主办方会给参会的人发一份整理好的学习资料(内部讲义)。
交流渠道: 会后可能会建个学习群,方便大家后续提问题、交流想法。
线上课程: 还能免费看一套相关的线上课,随时可以回看复习。
中域教育办的这场“千古验方实战应用*班学术交流会”,请了天天看病的徐荣鹏博士来当主讲。目的很简单:找个机会,让有经验的中医专家,跟大家聊聊那些中医经典老方子,在今天实际看病时是怎么被理解、被调整、被应用的。通过分享真实的看病思路和案例,给中医同行们一个交流学习的场合,也给关心中医健康知识的朋友们开一扇窗,看看这些古老的智慧,是怎么被现代中医用来试着解决我们生活中那些烦人的“小毛病”的。这就是一次关于老方子新用法的经验分享会。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